甘谷县历史悠久。夏、商时期属雍州,建县已有2700年的历史。
据《史记.秦本纪》记载:秦武公十年(公元前 688年),伐冀戎,置冀县为甘谷县之始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全国分三十六郡,本地仍为冀县,属陇西郡。
汉初沿秦制,汉武帝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,分陇西郡为天水郡,设县十六仍为冀县,属天水郡。
东汉灵帝建宁元年(168年),凉州刺史治冀县,冀为凉州治。
三国晋魏时(220年),凉州移治武威,甘谷仍为冀县,属天水郡。
晋武帝泰始五年(265年),分雍州之陇西五郡,凉州金城郡,梁州阴平凡七郡,置秦州,治冀。
泰康七年(267年),秦州迁置上邽为天水郡,冀属之。
永嘉元年(307年),废冀。
北朝后魏武帝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,将冀县改为当亭县,属天水郡。
北朝北周时(557年),改当亭县为冀城县,后又并入黄瓜县。
隋炀帝大业二年(606年),改黄瓜县为冀城县,属天水郡。
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年),改为伏羌县,属秦州天水郡中督都府。是年以伏羌及渭州之陇西置伏州治永宁县。
武德八年州废,县还故属(秦州)。
武德九年(626年),析治盐泉县,贞观元年(627年)更名夷宾,三年省,并入伏羌。
唐代宗广德元年,被吐蕃所占领。
宋太祖建隆三年(629年),置伏羌寨,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年),升为伏羌城。
元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年),又改为伏羌县,明、清两代沿用。
民国十八年(1929年),改伏羌县为甘谷县。
1949年8月5日,甘谷县解放,县委、县政府设于城内东大街。
1958年甘谷县并入武山县,1962年1月分治,恢复了甘谷县,沿用至今。
据《史记.秦本纪》记载:秦武公十年(公元前 688年),伐冀戎,置冀县为甘谷县之始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全国分三十六郡,本地仍为冀县,属陇西郡。
汉初沿秦制,汉武帝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,分陇西郡为天水郡,设县十六仍为冀县,属天水郡。
东汉灵帝建宁元年(168年),凉州刺史治冀县,冀为凉州治。
三国晋魏时(220年),凉州移治武威,甘谷仍为冀县,属天水郡。
晋武帝泰始五年(265年),分雍州之陇西五郡,凉州金城郡,梁州阴平凡七郡,置秦州,治冀。
泰康七年(267年),秦州迁置上邽为天水郡,冀属之。
永嘉元年(307年),废冀。
北朝后魏武帝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,将冀县改为当亭县,属天水郡。
北朝北周时(557年),改当亭县为冀城县,后又并入黄瓜县。
隋炀帝大业二年(606年),改黄瓜县为冀城县,属天水郡。
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年),改为伏羌县,属秦州天水郡中督都府。是年以伏羌及渭州之陇西置伏州治永宁县。
武德八年州废,县还故属(秦州)。
武德九年(626年),析治盐泉县,贞观元年(627年)更名夷宾,三年省,并入伏羌。
唐代宗广德元年,被吐蕃所占领。
宋太祖建隆三年(629年),置伏羌寨,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年),升为伏羌城。
元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年),又改为伏羌县,明、清两代沿用。
民国十八年(1929年),改伏羌县为甘谷县。
1949年8月5日,甘谷县解放,县委、县政府设于城内东大街。
1958年甘谷县并入武山县,1962年1月分治,恢复了甘谷县,沿用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