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面鲵鱼瓶
仰韶文化庙地沟类型(新石器时代——仰韶文化),高38厘米,口径6.8厘米,1958年甘肃甘谷县西坪出土,甘肃省博物馆藏。小口双耳深腹平底瓶,器形较高,为泥质橙黄陶,绘深褐色彩。腹部一面是有形象化的鲵纹,即娃娃鱼,呈三角构图,首尾相连。稚拙生动,尤其线条勾绘,运笔自如,一气呵成的画艺,令人称许。
瓶用细花红陶制成,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,腹部两侧有耳。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,生动可爱。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,生长在山溪之中,四肢短小,尾大而扁,身上有斑纹,因为“声如小儿啼”,所以又称为“娃娃鱼”。鲵鱼在现今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,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两个地区,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。
鲵鱼绘于瓶上,是这个不知名的氏族的图腾纹样,可能是他们信奉的祖先形象,鲵鱼的脸酷似人形,两只眼睛炯炯有神,身躯卷曲似在游动,两只前肢仿佛在支持着身体,使头昂起,像是在呼喊着生命,又像是样动着自由。有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,视之为龙的“史前祖先”,也不无道理。
瓶体上的图案准确的表现了鲵鱼德特点,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