悬崖大像石鼓擎雪
天门春晓渭川秋烟
朱圉晚霞灵凤耸翠
南岭清波鼍峰旭日
悬崖大像
甘谷大象山石窟,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。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,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 ,旧名文旗,现名大象山。山上松桧丛生,丁香溢彩,亭台楼阁依山而建,雕栋画廊绿树掩映。山中悬崖间,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,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。据考证,甘谷塑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大佛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大佛
造像可远溯北魏,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,三千多年。
大佛洞窟两旁,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,如同一条腰带。廊上窟龛相连,巍峨壮观,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,大都平面近方形。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,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,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,在全国也很罕见。
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。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,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。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、历史、典故后,根据释迦牟尼“乘象入胎”的传说,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。虽仅一字之差,且同音,但意义深远。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。1981年9月10日,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拨专款进行维修。2001年该石窟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交通: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。距离火车站有8公里。在车站有直达甘谷的汽车,也可乘火车直接从甘谷车站下车。
石鼓擎雪
在县城南朱圉群峰中,为朱圉山之最高峰,远望如石鼓,近瞧似卧牛。雪落其上,冰峰入会。风景区以草原风景为主,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34.2%,并有石鼓山、黑潭寺、石门峰、龙台峰、花园崖、老虚崖等几十处景点。其中,位于朱圉山主峰之上海拔2625米的石鼓山,因郦道原《不经注》中有“有石鼓不击自鸣,鸣则兵起”的记述,而备受史学家重视。建于元至正年间的黑潭寺傍山取势、葱林环抱,寺潭相依、典雅之至。古坡景区内有14万亩的天然的牧场,这里森林茂密、山甜草茂、物产丰富,牛羊满坡,是附合现代旅游“回归自然、享受自然”的理想胜地。
天门春晓
位于甘谷县城南,海拔1500米,是甘谷县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,自古以来有“天门春晓”的美誉。山巅有始建于秦汉、重建于宋仁宗天圣年间(公元1023年—公元1031年)的东岳庙,有泰山之神东岳天君的塑像,苍柏环抱的古庙是采伐本山原始松木所建。塑像壁画,庄严肃穆;殿宇楼阁,巧匠精工;楹联匾额,出于名家。庙院内两株红白牡丹植于北宋,系珍贵的文物树木。天门山山势巍峨连峰耸峙,古木成林,山花似锦。南岭渠水,潺潺环绕;盘山公路,直通山顶。正如《甘肃通志》描述甘谷县城的景色:“关岭东峙,朱圉西雄,南仰天门,北环渭水,万山四塞,复岭重网。”是观赏城区景色的最佳去处。每当旭日东升,登临山顶,晨雾中环视四野,但见层峦叠嶂,绵延起伏,颇为壮观;俯瞰渭水平川,烟雾缭绕,玉带蜿蜒,高楼林立,霞光映彩。夕阳西照时,则四野涂金,山峦辉映。清康熙年间伏羌(今甘谷)县令曹思义赋诗曰:
秦陇名山眼底收,天门翠耸更无侔。
云开平野田畴绣,雾散高城楼舍稠。
渭川秋烟
渭河由西向东滔滔而过,两岸开阔,秋冬之交,常有百里大雾如烟,置身其中,五指不辨,东西难分。
朱圉晚霞
邑西名山,色纯赤,夕阳斜照,蒸霞万状,大禹导渭经此。
灵凤耸翠
尖山寺,又称灵风山,位于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,最早古迹建于汉魏六朝时期,全山有森林5000多亩,其中有林地8727亩,森林覆盖度为39%,森林蓄积量11880立方米。海拔1800-2100米之间,相对度差300米,年降水量600毫米,属南部半湿润气候型区,年平均气温2.4-8.1,无霜期100天左右。境内山清水秀,峰峦叠嶂,山势雄伟,森林茂密,气候宜人,风光旖旎。保护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形成了园内别具一格的森林特点。主要森林植物有油松、落叶松、华山松、白桦、山杨、漆树、辽东栎、椴树、青肤杨、山杏、山李等。灌木层有榛子、山核桃、刺五加、枸子、珍珠梅、沙棘、山樱桃、野花椒、卫茅等,荟萃100多种针阔乔灌木、草本植物及中药材。林中有梅花鹿、金钱豹,锦鸡等十余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。青山、绿水、怪石、雄峰、人文古刹、神奇传说、异花异草,构成了尖山寺森林公园独特景色。
1995年1月被甘肃省林业厅命名为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。
南岭清波
在县城南,从古坡河引水至大像山一带,渠如游龙婉转山岭,水质清洌甘甜,微风吹时,清波如鳞。宏伟,其工程宏伟,被联合国水利家称为“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”。
鼍峰旭日
峰在县城东渭水峪峡南。朱崖上有。“禹奠朱圉“勒刻,颇富声名。落日熔金,半天霞锦。
天门春晓渭川秋烟
朱圉晚霞灵凤耸翠
南岭清波鼍峰旭日
悬崖大像
甘谷大象山石窟,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。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,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 ,旧名文旗,现名大象山。山上松桧丛生,丁香溢彩,亭台楼阁依山而建,雕栋画廊绿树掩映。山中悬崖间,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,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。据考证,甘谷塑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大佛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大佛
造像可远溯北魏,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,三千多年。
大佛洞窟两旁,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,如同一条腰带。廊上窟龛相连,巍峨壮观,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,大都平面近方形。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,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,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,在全国也很罕见。
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。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,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。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、历史、典故后,根据释迦牟尼“乘象入胎”的传说,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。虽仅一字之差,且同音,但意义深远。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。1981年9月10日,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拨专款进行维修。2001年该石窟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交通: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。距离火车站有8公里。在车站有直达甘谷的汽车,也可乘火车直接从甘谷车站下车。
石鼓擎雪
在县城南朱圉群峰中,为朱圉山之最高峰,远望如石鼓,近瞧似卧牛。雪落其上,冰峰入会。风景区以草原风景为主,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34.2%,并有石鼓山、黑潭寺、石门峰、龙台峰、花园崖、老虚崖等几十处景点。其中,位于朱圉山主峰之上海拔2625米的石鼓山,因郦道原《不经注》中有“有石鼓不击自鸣,鸣则兵起”的记述,而备受史学家重视。建于元至正年间的黑潭寺傍山取势、葱林环抱,寺潭相依、典雅之至。古坡景区内有14万亩的天然的牧场,这里森林茂密、山甜草茂、物产丰富,牛羊满坡,是附合现代旅游“回归自然、享受自然”的理想胜地。
天门春晓
位于甘谷县城南,海拔1500米,是甘谷县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,自古以来有“天门春晓”的美誉。山巅有始建于秦汉、重建于宋仁宗天圣年间(公元1023年—公元1031年)的东岳庙,有泰山之神东岳天君的塑像,苍柏环抱的古庙是采伐本山原始松木所建。塑像壁画,庄严肃穆;殿宇楼阁,巧匠精工;楹联匾额,出于名家。庙院内两株红白牡丹植于北宋,系珍贵的文物树木。天门山山势巍峨连峰耸峙,古木成林,山花似锦。南岭渠水,潺潺环绕;盘山公路,直通山顶。正如《甘肃通志》描述甘谷县城的景色:“关岭东峙,朱圉西雄,南仰天门,北环渭水,万山四塞,复岭重网。”是观赏城区景色的最佳去处。每当旭日东升,登临山顶,晨雾中环视四野,但见层峦叠嶂,绵延起伏,颇为壮观;俯瞰渭水平川,烟雾缭绕,玉带蜿蜒,高楼林立,霞光映彩。夕阳西照时,则四野涂金,山峦辉映。清康熙年间伏羌(今甘谷)县令曹思义赋诗曰:
秦陇名山眼底收,天门翠耸更无侔。
云开平野田畴绣,雾散高城楼舍稠。
渭川秋烟
渭河由西向东滔滔而过,两岸开阔,秋冬之交,常有百里大雾如烟,置身其中,五指不辨,东西难分。
朱圉晚霞
邑西名山,色纯赤,夕阳斜照,蒸霞万状,大禹导渭经此。
灵凤耸翠
尖山寺,又称灵风山,位于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,最早古迹建于汉魏六朝时期,全山有森林5000多亩,其中有林地8727亩,森林覆盖度为39%,森林蓄积量11880立方米。海拔1800-2100米之间,相对度差300米,年降水量600毫米,属南部半湿润气候型区,年平均气温2.4-8.1,无霜期100天左右。境内山清水秀,峰峦叠嶂,山势雄伟,森林茂密,气候宜人,风光旖旎。保护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形成了园内别具一格的森林特点。主要森林植物有油松、落叶松、华山松、白桦、山杨、漆树、辽东栎、椴树、青肤杨、山杏、山李等。灌木层有榛子、山核桃、刺五加、枸子、珍珠梅、沙棘、山樱桃、野花椒、卫茅等,荟萃100多种针阔乔灌木、草本植物及中药材。林中有梅花鹿、金钱豹,锦鸡等十余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。青山、绿水、怪石、雄峰、人文古刹、神奇传说、异花异草,构成了尖山寺森林公园独特景色。
1995年1月被甘肃省林业厅命名为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。
南岭清波
在县城南,从古坡河引水至大像山一带,渠如游龙婉转山岭,水质清洌甘甜,微风吹时,清波如鳞。宏伟,其工程宏伟,被联合国水利家称为“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”。
鼍峰旭日
峰在县城东渭水峪峡南。朱崖上有。“禹奠朱圉“勒刻,颇富声名。落日熔金,半天霞锦。